高级检索
全部 主题 学科 机构 人物 基金
词表扩展: 自动翻译: 模糊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分享到:

创伤、记忆与疗愈 ——大林宣彦电影研究

在日本电影界,大林宣彦被称为“影像魔术师”。回顾其创作生涯,堪称日本电影五十年代黄金时期之后的一抹异色,多次为业内带来巨大变革。大林宣彦在五六十年代率先拍摄8毫米和16毫米影片成为自主映画的先驱,七十年代末则以广告从业者的身份打破大制片厂选拔晋升模式进军拍摄商业影片,八十年代更凭借其独特的青春乡愁物语以及“大林调”影像风格实现了一直以来的“映画作家”梦。1938年大林宣彦生于广岛尾道的一个医生世家,其自传及相关书籍罗列作品年表时,总是以童年时期的胶片游戏为创作起点,直至2020年癌症去世,不但创作时间漫长,而且尤为高产,仅影院电影便有37部,甚至部分电视作品也曾在影院放映。大林宣彦虽未能继承家业成为医生,但始终致力于拍摄“药效良好”的电影,纵观其作品序列,的确能够提炼出一条以“治愈创伤、抵抗遗忘”为主题的线索。其影片通过对青春成长、故乡怀旧、灾难战争、生离死别等元素的反复书写,唤醒曾被压抑的创伤记忆,并试图通过对过去与当下的反思疗愈创伤、走向未来。本文主要分析大林宣彦的实验短片及其各个阶段相对重要的影院电影,包括商业电影首秀的《鬼怪屋》、新旧“尾道三部曲”、“战争三部曲”、遗作《海边电影院》等,并将其创作历程及影片表达融入日本历史与社会变迁的语境,聚焦大林宣彦一以贯之的“创伤、记忆与疗愈”的线索,同时基于精神分析中创伤与哀悼的理论、阿莱达·阿斯曼与扬·阿斯曼关于文化记忆与回忆现象的理论以及“怀旧”、“文化创伤”等其他理论,系统性地梳理分析大林宣彦作品的影像风格、意象符号与主题内涵,探寻其电影中试图疗愈的创伤记忆、呈现创伤记忆的媒介以及为治愈创伤采取的方式。本文第一章简要介绍大林宣彦的生平经历及其作品与日本战后历史、社会发展之间的交织,并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中对“创伤性现象”的阐释——无法走出巨大刺激的持续性受阻状态,将大林宣彦作品的内在表达定位到属于日本国民包括其自身在内的创伤记忆——即“三次战败”,分别为二战创伤、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和2011年“3·11”东日本大地震。第二章从精神分析理论中治疗创伤的首要前提即“言说创伤”出发,参考阿莱达·阿斯曼对记忆媒介的分类与归纳,梳理并分析大林宣彦电影中唤醒创伤记忆的媒介以及其中蕴含的独特风格——包括影像与文字的游戏、故乡怀旧与变形时空、对女性身体的特殊运用以及幽灵等。第三章分析大林宣彦电影中唤醒创伤记忆之后疗愈创伤的方式,精神病学理论中创伤会对个体的自主权以及与群体之间的联系造成伤害,大林宣彦在电影中主要通过哀悼仪式等方式重获自主权、再建联系感以疗愈创伤,但同时也可以发现其电影中的哀悼仪式往往处于未完待续状态,即在创伤与哀悼之间留有记忆的缝隙,尤其在其晚年描写战争主题的影片中,既为了疗愈创伤、面向未来重构创伤记忆,同时也强调反思的重要性以及用电影疗愈创伤的有限性。

作者:
王芝琳
学位授予单位: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授予学位:
博士
学位年度:
2022年
导师姓名:
李一鸣
中图分类号:
J905
关键词:
大林宣彦;创伤;记忆;疗愈
原文获取
正在处理中...
该文献暂无原文链接!
该文献暂无参考文献!
该文献暂无引证文献!
相似期刊
相似会议
相似学位
相关机构
正在处理中...
相关专家
正在处理中...
您的浏览历史
正在处理中...
友情提示

作者科研合作关系:

点击图标浏览作者科研合作关系,以及作者相关工作单位、简介和作者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发文刊物及参与国家基金项目情况。

主题知识脉络:

点击图标浏览该主题词的知识脉络关系,包括相关主题词、机构、人物和发文刊物等。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 用户帮助| 辽ICP备05015110号-2

检索设置


请先确认您的浏览器启用了 cookie,否则无法使用检索设置!  如何启用cookie?

  1. 检索范围

    所有语言  中文  外文

  2. 检索结果每页记录数

    10条  20条  30条

  3. 检索结果排序

    按时间  按相关度  按题名

  4. 结果显示模板

    列表  表格

  5. 检索结果中检索词高亮

    是 

  6. 是否开启检索提示

    是 

  7. 是否开启划词助手

    是 

  8. 是否开启扩展检索

    是 

  9. 是否自动翻译

    是